盐碱地里稻花香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深圳企业育种忙。在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乡,连片海水稻迎风摇曳,亩产预计超600公斤。这片距离深圳四千多公里的稻田,正是深圳农业“总部经济”模式的最佳注解。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作为中国唯一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却培育出了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广东省首位。2024年,这些企业营收突破2600亿元,其中3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在这个没有传统农民的城市,农业企业采用“总部在深圳、基地在全国、市场在全球”的创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农业产业链。
农业总部经济
无农民城市培育农企集群
深圳没有传统农民,但农业企业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截至2024年,深圳拥有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3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位居全省第一和第三。
深汕特别合作区。
这些企业将总部设在深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全国各地农业实现精准对接。
深圳市政府早在2018年就提出打造“农业总部经济”,吸引农业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设在深圳。政府对农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并建立专门的农业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创新企业。
深农集团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1999年起,深农集团冲破地域限制,将“布吉模式”的经验在异地进行复制,先后并购了南昌、上海、西安、成都、长沙等重要城市市场,形成全国多点布局。如今,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场内年均交易2200亿元,交易3300万吨,成为全球体量、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深农集团基于布局全国的种植基地、农批市场网络,以进口水果为突破口打通多品类进出口贸易渠道,形成以农产品种植、收购、加工和出口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和销售网络。目前,深农集团已与中东沙特、阿联酋,东盟马来西亚、泰国,南北美洲,欧洲意大利、英国、保加利亚等多个海外区域、国家批发市场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深圳的农业企业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还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深圳农业企业走出国门,在东南亚、非洲等地设立农业合作基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深圳农业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跨越地域边界
深圳农场遍布全国
深圳农业企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不直接从事田间种植,而是专注于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大部分企业采取“总部在深圳,基地在全国,市场在全球”的运营模式。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却在全国创建了69个“深圳农场”。
这些农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化运作,将深圳的市场、资本与各地的土地、劳动力精准对接。自2022年“深圳农场”项目启动以来,深圳已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和对口帮扶的9省106县,打造了69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还有39家农场正在积极建设中。
在新疆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深圳援疆企业——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海稻”)在新疆喀什市建设“高品质耐盐碱粮油作物生物育种中心”,带动喀什海水稻年产量达到6700吨,平均亩产超600公斤,受益群众达2357户。中农海稻的喀什耐盐碱水稻基地也成为距离深圳最远的“深圳农场”。
中农海稻的喀什耐盐碱水稻基地。
要让荔枝产量提高、品质稳定,先进的种植管理模式必不可少。汕尾市海丰县原有的荔枝产业树种老旧、种植管理水平落后、科技赋能程度低。“深圳农场”引进了智慧农业系统,通过“无人机拍照+AI识别”的模式,对荔枝果园的温湿度、光照程度、生长状态、虫害状况等进行自动监测及综合控制。
针对荔枝种植的山林地形,该“深圳农场”引进了山地果园机械,包括果园综合管理机、高效碎枝机、割草机器人、植保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通过系统实时监控、实时响应,提升3倍的作业效率。
AI通过无人机拍摄的图像识别荔枝树的状态并给予最佳的种植农事措施。
科技赋能
数字技术重构农业产业链
深圳农业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深圳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华大基因等,积极为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种植大户可用“一块大屏”实时掌控“千亩良田”。丰农控股自主研发的“数智农服”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全国1000多万农户提供智能农事决策方案。中农网则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服务各类涉农企业超15万家,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
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中农网旗下沐甜科技为云南糖业开发的“云南糖业溯源平台”,为每袋食糖赋予二维码“身份证”,实现了从生产、物流到消费的全流程可追溯。
深圳农业企业的雄心不止于国内市场。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深圳农业企业走出国门,在东南亚、非洲等地设立农业合作基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农网的业务已拓展至日本、巴基斯坦、乌克兰、意大利等海外9个国家,形成稳定的跨境供应链网络。这种广泛的市场辐射,使深圳的农业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市场份额。
优合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搭建了“优顶特全球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采用“海外直采+跨境供应链+专业仓储物流”的模式,为产业链各方提供找货源、找资金、找仓储、拓渠道等全流程服务。
深圳模式证明,现代农业竞争的关键不在拥有多少土地,而在于掌控多少核心技术、品牌价值和渠道资源。这种 “总部经济+科技创新+资本赋能”的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其他城市发展农业产业提供了重要借鉴。
深圳没有传统农民,但深圳农业企业在全国创建的69个“深圳农场”却遍布大江南北。深圳农业总部经济的故事,正是深圳经济特区45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打破边界,创新融合,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可能。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唐瑞谦股票配资网站大全
启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